全网震怒!江油14岁少女遭同龄人长达4小时的霸凌!霸凌者扬言我进去过,我不怕报警!

创建时间:2025-08-08 16:56
浏览量:0

全网震怒!江油14岁少女遭同龄人长达4小时的霸凌!霸凌者扬言我进去过,我不怕报警!

 

82日晚,一段令人心碎的视频在网络上疯传:

 

四川江油市一名14岁少女被三名同龄女孩围殴辱骂长达4个小时,施暴者不仅拳打脚踢,还有同行人员在现场围观拍摄。这段视频撕开了校园暴力最血淋淋的一面,也让全社会再次直面未成年人暴力的残酷现实。

 

随着警方调查的深入,更多细节浮出水面。

 

722日下午,15岁的刘某甲因与14岁的赖某某发生矛盾,竟邀约13岁的刘某乙和14岁的彭某某,将赖某某带至一栋楼房的无人区域实施暴力。

 

她们对赖某某进行辱骂、威胁和殴打,造成头皮、双膝等多处挫伤,经鉴定为轻微伤。

 

更令人心痛的是,受害者家属透露:

 

赖某某并非第一次遭受这些人的霸凌!

 

而截至目前,施暴者的家属均未出面道歉。

 

尤其令人揪心的是,赖某某的母亲是聋哑人,尽管无法确认此次霸凌是否与此直接相关,但这一特殊背景无疑让受害家庭更加无助。

 

施暴者、帮凶与沉默的看客

 

此次事件暴露了校园暴力中多层次的参与者结构。从警方通报中,我们可以清晰看到一条完整的暴力链条:

 

主犯刘某甲(15岁)和彭某某(14岁) 作为直接施暴者,受到了治安处罚,并正被送往专门学校接受矫治教育。

 

从犯刘某乙(13岁) 因未达法定年龄,仅被批评教育,责令监护人严加管教。

 

现场围观拍摄者 同样受到批评教育,被要求监护人加强监管。

 

这个处理结果引发社会广泛讨论:围观拍摄并传播暴力视频的行为,是否也应受到更严厉的惩处?

 

在暴力发生时,这些青少年没有制止、没有报告,反而充当了记录者的角色,最终将受害者的屈辱推向网络公域,造成二次伤害。他们的行为本质上已成为暴力的一部分。

 

被霸凌者难以磨灭的创伤

 

活动中的揉纸团游戏让我们明白,霸凌造成的伤害如同褶皱的纸张,永远无法完全抚平。一位参加过反霸凌教育活动的孩子这样描述。

 

对于赖某某而言,身体的挫伤或许会愈合,但心理的创伤可能伴随一生。研究表明,校园霸凌的受害者更容易出现抑郁、焦虑、自卑等心理问题,甚至影响其成年后的人际关系建立。

 

更令人忧心的是赖某某的家人透露:这已不是她第一次遭受这些人的霸凌。

 

长期遭受欺凌的孩子,往往陷入习得性无助的状态,不敢反抗也不敢求助,最终成为施暴者长期虐待的对象。

 

面对霸凌,孩子该如何自救?

 

在郴州柏林镇开展的未成年人保护活动中,社工们用生动的方式传授了面对霸凌的四步自救法

 

安全第一,学会:当意识到危险时,迅速逃离现场是最有效的自我保护

 

保持冷静,不激发矛盾:避免言语或行为进一步激怒施暴者

 

及时求助:向附近成年人求助或拨打110报警

 

及时告诉大人:向父母、老师或其他可信赖的成年人报告事件

 

上海杨浦区的青少年防身训练营则提供了更具体的身体防护技巧。通过专业的空手道训练,教导孩子们掌握挣脱背后抱、挣脱被抓住的手腕、格挡防守等实用防身技能。

 

心理建设同样关键。专家强调:被霸凌不是你的错!孩子需要建立这样的认知:虽然可能是我身上的某些特质让霸凌者选择了你,但这只代表你是不幸的,绝非你的过错。

 

共青团中央权益部设立的12355青少年服务台,为受欺凌青少年提供心理咨询和法律援助服务。这一热线应成为每个孩子和家长牢记的生命线。

 

家长又该如何做?

 

赖某某事件中最令人心寒的细节是:施暴者家属至今未出面道歉。这反映出一些家长对孩子暴力行为的漠视甚至纵容态度。作为父母,我们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。

 

孩子可能不会直接表达被霸凌的经历,但会出现以下信号:

 

1.身体出现无法解释的伤痕

 

2.个人物品频繁丢失或损坏

 

3.不愿上学,找各种借口请假

 

4.睡眠障碍、食欲改变

 

5.情绪低落,社交回避

 

6.建立无障碍沟通渠道

 

当孩子鼓起勇气诉说被欺凌经历时,家长需要:

 

1.冷静倾听,不急于质问或指责

 

2.相信孩子的感受,不轻视任何小事件

 

3.不指责孩子(为什么就欺负你不欺负别人?

 

4.记录细节:时间、地点、涉事人员、具体行为

 

采取有效行动策略

 

1.立即与学校沟通,要求校方介入调查

 

2.保存证据:伤痕照片、损坏物品、通讯记录等

 

3.必要时报警,特别是涉及严重身体伤害、勒索或性侵的情况

 

4.寻求专业心理支持,帮助孩子修复创伤

 

施暴者家长更需担责

 

如果发现自己的孩子是霸凌者,父母应当:

 

1.勇于承认问题,不找借口开脱

 

2.亲自道歉,带孩子一起面对错误

 

3.了解原因,寻求专业心理帮助

 

4.设立明确界限,纠正攻击行为

 

写在最后

 

赖某某的遭遇不是个例,而是无数校园暴力受害者的缩影。

 

当施暴者的父母至今未出面道歉,当围观者忙着拍摄而非制止,当霸凌视频在网络疯传,我们每个人都成了这场悲剧的参与者——无论是积极还是消极的。

 

预防霸凌最有效的方式,是打破沉默文化。

 

正如孩子们在反霸凌活动中宣誓的那样:尊重他人,友善待人,绝不参与欺凌。这需要所有家长教导孩子:面对不公,不做施暴者、不做帮凶、不做冷漠的旁观者!

 

如果你是校园暴力的受害者,请记住:这不是你的错,你有权获得帮助。

 

如果你目睹霸凌发生,你的干预可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。如果你身为父母,今天请与孩子深度对话,倾听他们可能隐藏的恐惧与伤痛。

 

校园本该是知识的净土、青春的乐园。杜绝校园暴力,从我家做起,从每个父母的责任担当做起! 别让下一个赖某某在沉默中承受不应的痛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