防性侵、识骚扰、谈“性”不色变:给家长的青春期护航必修课

创建时间:2025-08-30 16:34
浏览量:0

防性侵、识骚扰、谈“性”不色变:给家长的青春期护航必修课

 

2019年,14岁的小小通过网络认识了一位网友邱某。

 

在对方的诱骗下,小小发送了自己的私密照片和视频,随后被强奸。在短短几个月内,她被迫与对方发生了8次性关系。

 

当小小的母亲发现女儿没来月经带她去医院检查时,怀孕已超过15周。

 

做完引产手术后,这个花季少女没能走出阴霾,从自家11楼一跃而下,结束了短暂而痛苦的一生。

 

令人揪心的是,当小小遭受性摧残时,她选择了隐忍。

 

是什么让一个少女在如此伤害面前保持沉默?答案是性教育的严重缺失。

 

触目惊心的数据

 

性教育缺失带来的后果,远比我们想象的更严重:

 

中国每年人工流产多达1300万人次,位居世界第一

 

其中不满18岁的未成年人约250万例

 

95后的初次性行为平均年龄仅为17岁,大多数未满18

 

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个迷茫的青春。

 

一位妇科医生曾遇到十几岁的女孩一年堕胎5-6次,当被问及避孕方法时,她们竟回答:“人流啊!做人流都是不痛的,这不就是避孕吗。”

 

什么青春期的性教育如此迫切

 

生理发育提前:当代青少年生理成熟时间明显提前,但心理成熟并未同步。这种不同步导致了巨大的困惑和风险。

 

  • 信息环境复杂:网络时代,孩子接触各种信息的渠道空前广泛。调查显示,青少年对性的认知90%以上来源于自身探索、电视剧、言情小说甚至涉黄内容。当家长保持沉默时,这些渠道就成了孩子们的“老师”。

 

  • 自我保护意识薄弱:余澜在调查中发现,全班25个女生中,超过10人曾遭遇同一男生的性骚扰。

 

这些骚扰包括被反锁教室、触摸隐私部位,甚至有男生公然对女生说“我要强奸你”。

 

家长如何开启性教育?

 

1. 尊重与理解原则

 

青春期的孩子开始有自己的隐私和好奇心。

 

家长要尊重这种成长需求,不要随意翻看孩子的日记或手机。

 

当孩子提出性问题时,不要斥责或回避。

 

一位妈妈发现4岁儿子摸生殖器时,没有粗暴制止,而是平和解释后引导他转移注意力,效果显著。

 

2. 适时适度原则

 

性教育应根据孩子年龄和身心发展阶段逐步开展:

 

小学阶段:认识身体器官名称、建立隐私观念

 

青春期前:讲解即将到来的生理变化(如女孩月经、男孩遗精)

 

青春期深入讲解生理卫生、性与情感、自我保护等

 

3. 科学客观原则

 

传授准确、科学的性知识,避免模糊或错误的概念。

 

让孩子明白性是人类的正常生理需求,不是羞耻的事。

 

在讲解性道德和责任时,要客观说明合适情境与不恰当行为的后果。

 

家长必教的防性侵指南

 

提高辨别能力,防止熟人作案

 

近七成的性侵害案件是熟人作案,包括亲人、邻居、老师、父母的朋友等。

 

增强自我防范意识

 

1.隐私部位不能碰:背心、裤衩遮盖的部位不许别人看、不许别人触摸

 

2.结伴而行不落单:不独自走夜路或进入偏僻场所

 

3.小恩小惠不能要:不贪图他人给予的食物饮料或财物

 

4.抵制不良信息:不浏览色情网站,不出入娱乐场所

 

遭遇性侵害时的“四会”原则

 

1.说不大声喊:住手!我不喜欢你这样做!

 

2.会跑跑向人多的地方求助或拨打110

 

3.会骗编理由骗侵害者,争取逃跑机会

 

4.会记记住侵害者的体貌特征

 

如伤害已经发生:该如何应对?

 

1.保留证据:不要洗澡、洗衣物或收拾现场。保留体液、毛发、皮屑、通信记录等证据,必要时拍照、录音。

 

2.及时报警:保持冷静,想办法脱身并报警。

 

3.勇于求助:告诉孩子 “这不是你的错”,向信任的成年人或专业机构求助。

 

4.心理支持: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,帮助孩子走出阴影。

 

写给每一位家长

 

莫言曾说:“好的家庭教育,应该从父母开始。”性教育更是如此!

 

你不教孩子正确的性知识,形形色色的黄色书刊、网络上的“小黄片”就会替你教;


你不教孩子正确的性关系和观念,孩子就会去问同伴,可能导致早恋、过早性行为、怀孕甚至遭受性侵犯。

 

性教育专家戈尔顿教授的研究表明:受过家庭性教育的青春期少女,大多能推迟首次与异性接触的时间。

 

当我们还在为如何开口而犹豫时,坏人不会犹豫;当我们还在为话题尴尬而沉默时,伤害不会沉默。

 

毕竟,性教育从来不只是一个话题,而是一场关乎生命的守护。